新闻中心NEWS
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正式合并 涉及20万亿的“大项目”启动
2021/4/7 9:22:21

4月6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


随着中小板并入主板,深交所将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主板在沉默二十年后焕发新生。业内人士指出,搞活深市主板,吸引优质大盘股,对于提升深市整体竞争力显然非常有利。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的前世今生


1990年12月深交所试营业。之后的10年时间内,深交所上市447家公司。


深市主板辉煌在2000年告一段落,新的板块开始孕育。九十年代纳斯达克市场非常火爆,其走势受到全球瞩目。互联网企业投资浪潮推动指数节节高,数据显示1995年-2000年间纳斯达克指数暴涨近600%。纳斯达克出现一夜暴富效应,全球多地创业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香港市场迅速改革,1999年11月成立创业板,同样追逐“纳斯达克梦”。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也在酝酿。为了集中精力筹建创业板,深交所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暂停了新股上市业务。2004年5月,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分步推进创业板建设,深交所在主板内计划设立中小板。


2004年6月,中小板正式开板,在随后的5年时间内,中小板承担起深市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主要责任。2009年创业板设立后,中小板和创业板并行至今。


经过16年多的发展,截止4月2日,深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分别为461/1002家。十余年来,中小板公司业绩保持两位数复合增长,培育不少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海康威视、比亚迪、科大讯飞等一批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脱颖而出。


4月6日合并后,深主板合计为146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3.5万亿元。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的必要性


深市各板块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现象使得深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势在必行。具体表现为:


深主板长期缺少IPO融资功能

2000年9月起,深市主板IPO发行已经停滞20余年。期间仅少量公司通过B股增发A股或换股等方式登陆主板。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界限模糊

证监会在2月5日批复深主板和中小板合并时提及了两板同质化现象,中小板自设立起定位于主板内设的板块,在主板制度框架下运行。据深交所介绍,中小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机制、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等主要制度安排上与主板基本保持一致。中小板经历多年发展,在部分板块特征上也与主板趋同。

中小板设立初衷之一已经圆满完成

中小板的设立初衷之一为推进创业板建设,且在创业板尚未开通的背景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2009年设立的创业板经历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92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的较为成熟的投融资平台。


两板合并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深市两板合并对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1

明确功能定位 精简板块结构

深市主板与中小板的功能趋同问题已经较为突出,本次合并利于厘清板块定位、精简板块结构。


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完成后,主板和创业板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创业板的创新驱动功能得以释放,吸引更多新兴的优质企业,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扶持。


02

为全面推进注册制铺路

目前深市创业板已成功实施注册制的推行实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后不用再分为两个板块分步进行推行,操作性更加便捷,为注册制的全面推铺垫。


合并完成后,仅剩沪深主板未全面实施注册制。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深化、各个板块的定位更加清晰,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A股市场将会吸引更多优质公司提供融资机会。

来源:本文来自中金公司、 券商中国、界面新闻平台。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自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分享到31.2K